千亩柳树成宝贝

午后不久 , 气温就上升到了35度 , 刘约胜又把一个编好的宠物篮放在一边 , 和其他林林总总的柳编制品叠在一起 , 都快堆到天花板了 。 尽管脸上汗水直流 , 但他仍旧继续编织柳编坐垫 。 山东南部郯城县薛庄村距临沂市90公里 , 刘约胜在这里土生土长 , 现年48岁 , 他打小就开始从事编柳活计 。
他说道 , 这儿的村民世世代代种植柳树 , 并把柳条编织成家具、装饰品等各种产品 。 村民之前一直都没靠柳编制品赚多少钱 , 直到2011年 , 刘约胜等人率先发现了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 , 带领这个约1000人的村庄走上了致富路 。
目前 , 刘约胜在淘宝网开了4家网店 , 在阿里巴巴的B2C网站天猫商城开了一家网店 , 在全国累计售出数千件产品 , 年收入超过400万元 。 刘约胜说道:“过去我们只把自己做的产品卖到附近的几个商品市场 , 如今自己做起了生意 , 赚得多 , 又自由 。 ”“我全家人 , 包括两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儿子 , 都在网店工作 。 买我们产品的不仅有个人 , 而且还有许多公司 。 我们还会为顾客设计产品 。 ”
据薛庄村村支书王艳平介绍 , 柳编是村里一项传统技艺 , 已有近300年历史 。 随着刘约胜柳编生意的成功 ,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学会了把自己的传统技艺与电商相互结合起来 。 据测量 , 该村共有不下1100亩柳树田 , 2015年 , 各类柳编产品销售额达6000万元 , 为该村赢得了“淘宝村”的美誉 。 村里墙上写着“金碗银碗不如柳编碗”的标语 , 取代了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口号 。
近年来 , 中国城市化进程深刻改变了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 农村地区面临的一最大挑战则是年轻人蜂拥入城 , 导致“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苦守乡村 。
空巢老人指无家人陪伴 , 独自居住的老年人 , 因为其子女长大后 , 都背井离乡进城打拼事业了;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离家进城打工 , 被留在农村地区 , 托亲朋好友照管的孩子 , 而且通常多是由没念过多少书的爷爷奶奶照顾 。 王艳平表示 , 多亏了柳编生意做得红火 , 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待在村里经营网店;他还补充道 , 就连顺丰速运之类的大快递公司都在村里建立了快递收寄点 , 确保提供优质服务 。
“我们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去大城市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技能 , 他们回来之后 , 再将他们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村民 。 他们还教村里老一代的村民使用电脑 , 以及如何建立和管理一个淘宝店铺 。 ”
去年十月 , 该村村民在一个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了2000万元 , 并开始在那儿工作 。 这个产业园为村民提供了办公室、工厂和仓库 。 许多附近村庄的居民也来薛庄村工作和学习柳条编织技巧 。 同时 ,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心的统计 , 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在过去十年中急剧增长 , 到2015年6月止 , 中国已经有6.67亿互联网用户 。 网络商业模式对村里年轻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王超(音)就是一个例子 , 他是郯城县南部的红花镇的一名28岁的居民 。
那么 , 网络商业模式是如何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的呢 。 王超 , 拥有临沂市最大的线上电子商务公司 , 他的公司以出售中国结系列产品为主要业务 , 他说:“多亏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 中国的在线消费者数量的不断增加 , 我们(网上企业)不仅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 同时也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 ”
【千亩柳树成宝贝】王超在淘宝、天猫和京东这三个平台上有三个注册品牌和九个网上商店 , 他每年的总销售额约达1500万元 。 “开一家网上商店是免费的 。 你不需要一个很大的店面 , 或是大量的资金 。 ”王超说 , 这也使得中国结得到了普及 。 现在 , 中国消费者的也有了越来越强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