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刘禹锡的诗有哪些,刘禹锡的诗五字诗( 二 )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 , 顺宗即位 , 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 , 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 , 以失败而告终 。 顺宗被迫退位 , 王叔文赐死 , 刘禹锡被贬 。
可贵的是 , 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 , 并没有消沉下去 。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 , 是三十四岁 。 正感到春风得意 , 却被赶出了朝廷 , 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 , 做事都想与众不同 , 不肯人云亦云 。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

刘禹锡的诗都有哪些 刘禹锡 , 字梦得 , 自称“家本荥上 , 籍占洛阳” 。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 , 有“诗豪”之称 。
诗文俱佳 , 涉猎题材广泛 ,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 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 论述天的物质性 , 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 ,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
刘禹锡的山水诗 , 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 , 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 如“水底远山云似雪 , 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 “野草芳菲红锦地 , 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 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 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 不过 , 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 , 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 , 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 , 受道家影响 , 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 。 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 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 , 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 , 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 , 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 , 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 , 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 , 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 。 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 , 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 , 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 , 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 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
赋诗一首: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
鉴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 微波不兴 , 平静秀美 , 分外怡人 。 诗人飞驰想像 , 以清新的笔调 , 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 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推荐阅读